把画中魅力体现到极致
游戏次元君
沃特豪斯1849年出生在意大利罗马,小名“尼诺”。父亲是英国约克郡功底坚实的画家,母亲是意大利人。沃特豪斯从小受到父亲影响,很早就显示了绘画天分,亲戚朋友都戏称他为尼诺,即意大利文艺复兴时代大师乔凡尼诺的简称。由于沃特豪斯早年在意大利生活过8年时间,所以对希腊神话非常喜欢,以至后来多以希腊神话为作画题材。沃特豪斯首次在皇家美术学院展出的作品大约是《睡眠和他的异父兄弟之死》。
他前期作品中最生动的是《提奥奇尼斯》,人物和建筑的受光面和阴影色彩都很引人,外光感很强,标志着他的艺术已经成熟。1883年11月8日,34岁的沃特豪斯与25岁的伊斯特·肯沃特在圣玛丽教区礼拜堂举行了婚礼,这位黑眼睛圆脸庞的女子后来在沃特豪斯艺术中发挥了很大作用,许多画都是以她为模特儿创作的。1884年的《查阅神寓》一画标志着他返回古典主义。随后,《圣·奥拉丽亚》参加了皇家美院展览,技法更加完善。
真正使画家惊动社会的作品是《夏洛特女士》,这是完全用英国人的流行情感构置的图像,题材选自丁尼生的长诗。原意是在夏洛特这个地方有一位美丽女子,她被神困居在一个古堡里,她只能通过窗户投射进室内镜子里的影像欣赏心中的偶像兰西罗骑士。只要从窗户往外看,她就要被毁灭。为了消磨自己,她每天纺织不止。有一天实在忍不住向外看去,厄运降临了,镜子破碎,丝线缠住了她,随后她被神示载往死亡之地。
而《许拉斯和山林水仙女》是一幅诗画交响曲,是英国唯美主义美学家沃尔特·佩特理论的完美体现。这幅画取材于希腊神话阿耳戈众英雄远航遇险的故事,画中描绘了仙女们从睡莲池塘里探出洁白的身体渴望着他,轻挽柔抱,脉脉情深,亦真亦幻,观看者会禁不住默然凝眸。
此画从1897年在皇家学院展出后又于1900至1978年多次外出展示并广泛印刷,成为20世纪西方追怀理想主义艺术的代表作。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