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显古代工艺之辉煌

好看
“斜照染成金色界,嫩霞蘸出水红天。”(南宋·郑清之《晚景》)夕阳的余晖洒满了天际,为地平线镀上了一层璀璨的金色。金色,是太阳的颜色,代表着温暖与幸福,也拥有照耀人间、光芒四射的魅力。它是大自然中至高无上的纯色,是最辉煌的光泽色。金光熠熠、金碧辉煌、浮光跃金,自古以来金色被赋予奢华、高贵、光耀、神圣的意义。坚硬闪亮的金还经常与温润的玉相配,如金枝玉叶、金风玉露、金玉满堂、金声玉振、金相玉质、金科玉律。金与石相连,表示坚定、守信,如金石之交、金石良言、金石不渝。
金色系包括多种颜色,金碧辉煌的故宫琉璃瓦属于“黄河琉璃”。其出处来自明代诗人纪坤的《渡黄河作》:“黄河天上来,其源吾不知。东南会大海,吾亦未见之。但观孟津口,汹涌已若斯。放眼三十里,日耀黄琉璃。”日光照耀下的黄河水,波光粼粼,如同金色的琉璃。古人描述“黄琉璃”诗还有:“云屏油幕低覆垂,晴日倒映黄琉璃。”(元·袁桷《次韵张伯雨梅花岛》)“庄严多宝作供养,白日照耀黄琉璃。”(清·吴锡麒《长椿寺渗金多宝塔歌》)。
金箔是用黄金锤成的薄片。黄金由于具有良好的延展性和可塑性,一克黄金可以打制成约0.5平方米的纯金箔。我们说的“金枝玉叶”就是金箔制成的。最早发现制作金箔的是古埃及尼罗河流域,在中国金箔是中华民族传统的工艺品,源于东晋,成熟于南朝,流行于宋、齐、梁、陈。南北朝时期被应用于敦煌壁画,至唐代普遍采用,永乐宫、法海寺等很多佛教壁画中都用到金箔。金箔的颜色分四种,成色好的纯金色叫“库金”,微发红。成色略差的叫“大赤”(冷金),大赤最早的意思是“赤色旗”。《周礼·春官·巾车》记述:“象路,朱,樊纓七就,建大赤以朝,異姓以封。”孔颖达疏:“殷之大白,谓白色旗;周之大赤者,赤色旗。”按照古诗中的描述,它也是夕阳映照天空的颜色,如“夕照光含大赤天,芙蓉片片削风烟。”(明·林兆珂《七言律诗》)。
金色中拼入紫铜的杂金色叫“紫赤金”,也叫“佛赤”,鎏金佛造像上常见。金色拼入银的杂金色称“田赤”,呈淡黄色。至元明清,金箔主要用于建筑装饰。故宫太和殿的龙,金碧辉煌,实际为库金、大赤两用。
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金色的魅力早已深入人心。文物中精湛的黄金加工技艺,如鎏金、镶嵌、锤鍱、金银错、掐丝、炸珠、錾花、累丝等,无不展现了古人对金色的钟爱。技艺精湛、美轮美奂,每一件都令人叹为观止。 文章来源:(1)璀璨金色——文博时空
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能互动的爽剧
1305
19488 已阅读
内娱“友宝女”
6388
38721 已阅读
化身玛丽猫!
3200
52404 已阅读
混血国脚!
4954
554 已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