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有的人吃不胖?

好看
在美食面前,有人小心翼翼计算热量,体重仍节节攀升;有人胡吃海喝,体重却稳如泰山。“吃不胖” 仿佛是被上天眷顾的超能力,让人既羡慕又好奇。今天,我们就来揭开这背后的神秘面纱,探寻为什么有的人怎么吃都不胖。基因在体重管理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就像为每个人编写的 “身体程序”,决定了基础的代谢和脂肪储存模式。基础代谢率(BMR)是指人体在清醒且极端安静的状态下,不受肌肉活动、环境温度、食物及精神紧张等影响时的能量代谢率。
有些人天生就拥有较高的基础代谢率,即使一天什么都不做,消耗的热量也比别人多。这部分人可能携带了特定的基因变异,比如与甲状腺功能相关的基因,甲状腺激素分泌旺盛,能加速身体的新陈代谢,使热量快速消耗。还有研究发现,部分人群的 UCP1 基因存在变异,这种基因会让脂肪细胞以产热的方式消耗能量,而不是储存起来,从而帮助身体燃烧更多热量。
每个人的脂肪分布和储存方式都受基因调控。有的人即使摄入较多热量,脂肪也倾向于均匀分布在全身,不会大量堆积在腹部、臀部等明显部位,从外观上看就不显得胖。而另一些人则容易将脂肪集中储存,导致身材走样。例如,携带 FTO 基因变异的人,更容易感到饥饿,且脂肪储存效率更高;相反,拥有某些特定基因组合的人,身体对饱腹感信号更敏感,不容易过度进食,同时脂肪储存能力较弱,这就使得他们在饮食上有更大的自由空间。
除了基因决定的基础代谢,日常的代谢活动也会影响热量的消耗,而不同人的代谢模式存在显著差异。非运动活动产热指的是除了刻意运动之外,日常生活中的一切活动所消耗的热量,包括走路、站立、打字、甚至是说话。有些人天生就比较好动,坐不住,喜欢频繁起身活动,他们一天下来通过这些非运动活动消耗的热量相当可观。有研究表明,这类人群的 NEAT 水平比久坐不动的人高出500-1000大卡,这意味着即使他们摄入较多食物,额外消耗的热量也能帮助维持体重稳定。
虽然 “吃不胖” 令人羡慕,但这并不一定意味着健康。有些人可能因为某些疾病导致体重难以增加,如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体内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新陈代谢异常加快,即使大量进食,体重也会下降,同时还伴有心慌、手抖、多汗等症状。还有一些人可能患有肠道疾病,影响了营养物质的吸收,导致身体无法有效利用摄入的热量,从而出现吃不胖的情况。此外,长期精神压力过大也可能影响食欲和消化功能,造成体重偏低。因此,如果发现自己或身边的人突然出现不明原因的体重不增或下降,应及时就医检查,排除潜在的健康问题。
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吃菠萝不扎嘴的方法
4148
40072 已阅读
“天选减肥果”竟是它
1234
4075 已阅读
猫抓沙发怎么办?
5765
78649 已阅读
好运连连的猫咪特征
9278
26741 已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