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梗还是爆歌?
好看
如果说《天赐的声音6》和以往有什么不同,或许就在于其打破了以往“歌红节目不红”的难题,而这得益于其长期深耕内容的战略,以持续推出爆款热歌形成的品牌效应,形成了具有广泛认知的“大众金曲厂牌”。在这背后,是节目一次次的“有效改编”,形成了较强的内容确定性。分析这种“有效改编”的内核,或可认为《天赐的声音6》抓住了几个要点——经过市场验证的选曲、实力音乐人主导、风格上综合内容坚持与大众审美的取向共融。
围绕节目最多的讨论,或许就是集中在节目选择了大量的短视频热歌即所谓“神曲”,比如张靓颖、王以太带来的《跳楼机》吸引了很多关注,此外还有《土坡上的狗尾草》《野人》《四点的海棠花未眠》等。
一些声音认为这种选曲策略是屈服于热度,对音乐品质做出了牺牲,但应该看到两点,一是短视频时代的大众在音乐选择和审美上正在形成新的刚需,音乐产业对此视而不见是不现实的;二是在实力音乐人和顶级团队的处理下,编曲简单的网络歌曲也能焕发新的内容活力,张靓颖、王以太演绎的《跳楼机》就在带来舒适听感的同时,以强烈情绪放大了如“跳楼机”式的情感冲击。
这些实力音乐人成功激活了更多歌曲魅力,黄子弘凡牺牲舒适音区配合和声、与威神V_肖俊合作的《人鱼的眼泪》,在氛围感等各方面做到“极致”,还有大热爆单《九万字》,张靓颖和刘宇宁降低原歌的悲剧感,以DJ化的编曲带来了极具动感、令人“上头”的唱跳舞台,引爆各大音乐榜单和社交平台话题。
这种改编的内核,是节目尊重大众审美与内容品质的“双轨”音乐取向。正如音乐合伙人谭维维所说,她希望能够在节目里唱一些“更贴近大众的歌曲”;不少歌手也表示,能够把一首歌演绎得精彩、让人共情,恰恰是歌手的能力所在。

查看全文